我读为政第一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我读:“为政以德”——防止政治过度
《论语》第二篇《为政》是以“为政”为首章,表明此篇的主旨是讲政治问题,但传统的政治范畴并不限于国家层面,它还与家庭、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传统政治又体现为人治,所以又与为政者的德性修养及社会的道德风气相关。是以本篇各章之间的意义联系虽不如《学而》一篇那样有较明显的逻辑性,但亦可见文本的编辑宗旨——德治主义。
首先,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这一命题有何现实的考量?我以为,我们读《论语》这样的文本时常会忽略话语的语境意义,而事实上夫子之言都是有感而发的,是有具体的所指或针对性的,当然由于文本形式的特征使得读者很难窥其所指之为何,但并不意味着理解活动只须止于语义的层面即可。事实上,在儒家,孟子就提出过“知人论世”的儒家阐释学原则(《孟子·万章下》),它要求读者的理解活动必须要“知人”尤其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或历史背景状况。而传统《论语》阐释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譬如本章,王夫之就说:“当春秋时,功利之习方兴,名法之学已起,古帝王修己治人之道将泯,而天下亦且散而无纪。”于是“夫子乃正言治理以示人曰:……”(《四书训义》卷六)可见,孔子“为政以德”命题的提出就是针对春秋以来王道政治式微、霸道政治流行、社会“散而无纪”的现实状况而言的。我们知道,孔子及儒家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己任,自觉地承担起王道振兴的历史使命,而王道政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荀子·礼论》讲的要以“立中制节”即公正(“中”)为政治制度构建的首要价值原则,这一价值原则的落实要求政治主体尤其是人君必须具备“无偏无陂”“无偏无党”“无反无侧”的德性修养(《尚书·洪范》)。是以,我以为,“为政以德”之“德”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德政”,即政治制度本身是否体现出了道德之善的要求——善政,这一点也就是政治合法性构建的道德基础所在;二是“政德”,即善政之构建及其实现的可能性与政治主体的道德修养水平有着内在的关联,这一点也就成为为政者“善治”的行政伦理基础。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王道政治对道德主体性的过度张扬确有忽略程序正义价值之弊,表现出“操之于心”而“见之于事”的人治特点(《四书训义》卷六),但这只是“为政以德”命题的历史性局限所致。
其次,“为政以德”为何要“譬如北辰”?孔子本来是谈政治的核心价值在“德”,而“德”又是一个抽象的范畴,如何理解“德”的属性及特点呢?古人所谓“德”,得者也,是“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四书训义》卷六),即是主体对“道”的一种心得体会。而“道”之义一般是指“天道”或必由之路而言,具有超越、普适的意涵,故“德”作为一种“心得”便有“内在超越”的意思,它反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而如何言说这种“内在超越”之“德”的功能与价值呢?孔子继承了《易》的“卦象”思维传统,这一思维传统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喜欢将抽象的意义以形象或具象的方式来表达,表现在说理方式上就是喜欢“打比方”或“类比推理”,如本章的“为政以德”这个道理,由于“德”之本源在“天”,是以孔子就以“譬如北辰”来说明之。
那么“北辰”与“政德”之间有什么可以相同之处可以类比呢?孔子说:“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即北极星也,“居其所”即北极所处的位置正在天之中心或枢纽,而且因为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而自转,北极星又正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所以夜晚用肉眼去看北极星它似乎永远处于同一位置,而其它星座则围绕着它旋转。正因为北辰位置相对稳定或不动,是以人们可以通过它来辨识方向(空间)和观察季节(时间)的变化。北辰“不动”的这一星象特征及其在时空上的导向作用被人们看作是上天之“德”的表现,孔子说:“天何言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天之“无言”,也就是北辰之“不动”,而这种“不动”所表现出来的“生生”之功德,正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孔子认为,为人君者或当领导的都要效法北辰或上天的“不动”与“无言”,唯其如此才能形成“众星共之”的向心力。
再次,北辰“不动”或“无言”之德是不是就是道家所讲的“无为”之德呢?关于这一问题历来有不同看法。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引李氏允升《四书证疑》:“既曰为政,非无为也。政皆本于德,有为如无为也。又曰:为政以德,则本仁以育万物,本义以正万民,本中和以制礼乐,亦实有宰制,非漠然无为也。”其实,我理解,道家之所以强调行“无为”之政,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干,而是指为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指统治者要意识到为政的政治边界,不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走向政治过度。但是,我们知道,传统君主政治容易走向一种以君主或统治者为中心的政治过度,这种政治过度集中体现在统治者完全无视普通百姓权利的奴隶制度上,即统治者一方权利过度集中,被统治者一方权利几乎为零,而为了防止被统治者的反抗,统治者都会有强化和扩大暴力机构功能的政治冲动,从而造成了历史上普遍存在的政治过度现象。所以,道家提出“无为”之政实际上就是针对这种政治过度而言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简政放权。而如何才能做到“无为”或简政放权呢?这就需要统治者“有为”,怎么“有为”?简单来讲,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来明晰政治的权力边界,让为政者干他应该干的事,譬如君主,是以“天下”为其权利的边界,“天下”之外就是“天上”或“上天”,故他应该干的事就是要遵循“天道”的要求,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来维护社会公正价值,确保行政伦理的贯彻执行,这就是孔子所谓“为政以德”的内涵与主旨。
上一篇:我读为政第02《诗》的政治学价值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