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八佾篇
传统文化
我读论语八佾篇
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八佾篇 >详情

我读八佾第07 君子之争是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我读八佾第七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我读: 君子之争是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上章讲孔子指出了礼崩乐坏的罪魁祸首,似乎与本章无明显的逻辑联系,但是,如果看到上章冉求所为,就知道作为“公知”的冉求之所以不愿意劝阻季氏僭越礼制之举,乃是因为他有功利的考量,这种功利考量表明冉求是有所“争”的。对此,孔子是心知肚明的,也是有同情地理解的。毕竟冉求谋得这一位子也不容易,更何况冉求为儒家群体在鲁国的生存也出力不少。虽然如此,孔子还是不认同冉求这样有所“争”的方式,故本章与上章之间还是有内在的意义联系的。

  孔子认为:“君子无所争”,“争”什么呢?当然是争世俗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社会地位、权力和名誉等,追求这些东西非君子所为也。那么,君子应该追求什么呢?或者说如果君子“有所争”的话,“争”什么呢?王夫之曰:“人之好争,皆有所争也。是非者,天下之公是公非也;得失者,吾心之自得自失也;未见以此而争者。”(《四书训义》卷七)每个人来到世间皆有所追求,区别只在“好争”与“不好争”以及“争什么?”上,世人之好争者,功名利禄也,而于是非得失却鲜有争者。所以,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并不是说什么都不争,而是指不争功名利禄而言,且唯其不争于功名利禄,才可争于是非得失。这是孔子“君子无所争”的第一方面含义。

  第二方面,虽然君子无所争于功名利禄,但君子也是人,也有衣食住行之需,欲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完全与人无争,那么,怎么去争呢?孔子认为,如果不得己要争,“必也射乎!”即要如同射箭比赛一样,要按射礼的要求,上场时要相互谦让,比赛完了,无论输赢要相互敬酒以示承让,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思。这种君子之争的结果是在竞争中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不是影响或破坏这种和谐。我们知道,竞争欲达到这种效果,只有按游戏规则出牌才是可能的。而在古代,这一游戏规则就是源自于氏族习俗的礼仪,譬如“六艺”之一的射礼,就是原始狩猎经济时代保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因为它能充分体现公正的价值,所以为儒家所重视(在后面相关章节还有详细论述)。孔子在这里以射礼来说明君子之争,实际上就是强调正当的目的必须要靠正当的手段来达成才是公正的,用我们所熟悉的话来讲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故曰:君子之争,必须是其争也君子,方为君子。


分享:0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    湘ICP备13010630号 - 湘教QS4_201211_0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