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公冶篇
传统文化
我读论语公冶篇
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公冶篇 >详情

我读公冶长第09颜回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道德模范典型

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我读公冶长第九

  原文: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我读:颜回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道德模范典型

  前面孔子共对八位学生的德行与才能作了评价,皆多肯定之词,但他们是不是仁者,则不轻许之,特别是上章孔子对子路、冉求和公西赤三位弟子的评价均以“不知其仁也”为结语,足见孔子心目中的仁者是很难达到的道德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为之。那么,孔子的弟子中有没有这样的仁者呢?有,这就是本章谈到的颜回。

  颜回其人,前文已有介绍,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但从外表面来看,给人的印象是“如愚”,不怎么聪明的样子,相形之下,子贡却是个一看就是知道是聪明人的样子,且子贡也确实聪明,可以说是孔子弟子中的“知者”代表,而孔子怕子贡以聪明自恃,修养上不求精进,于是夫子故意问子贡:你与颜回相比,哪个更强些?夫子是问,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对子贡而言有如当头棒喝。因为,子贡不仅聪明,而且在事业上无论从政、为学还是经商都是很成功的,这种成功很容易让人产生自得之意,所以夫子在前面对子贡有“瑚琏”之“器”的提示,本章又把颜回抬出来作比较,再一次警示子贡不要骄傲自满。足见夫子对子贡这块美玉确是花了心思来雕琢的。

  当然,子贡也确实聪明,他深知先生是问之意是在教育他不要自满,也知道自己与颜回的差距不在知“识”(闻见之知)的多少,而在知“道”(德性之知)的多少,尤其是在知“道”后能否力行其“道”即德行上,譬如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子贡可以做到“富而好礼”,但是能否像颜回做到“安贫乐道”呢?子贡心里恐怕没底。所以,通过这种比较,子贡真正意识到了自己与颜回的差距所在。也就是说,子贡所言并非是自谦之辞,而是发自内心的自省之语。

  中了子贡的“检讨”后,孔子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前一个“弗如也”是说:子贡你确实不如颜回。后一个“吾与女弗如也”则有不同的释读。朱子《论语集注》认为,“与,许也”,与即同意的意思,“吾与”即我(孔子)同意你的看法,什么看法呢?就是子贡所说的“弗如也”。按这种释读,本句的意思是:“你确实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是不如他的。”我以为,这种释读不符合夫子原意,有为圣人圆说的意思。因为,按原意本句应释读为:“你确实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孔子说自己也比不上颜回,这在宋儒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按宋儒的理解,是不是意味着孔子有一种不允许学生超过老师的思想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孔子还是圣人吗?可见,朱子为圣人这种圆说恰恰不是为圣人增益其辉,相反是在为圣人抹黑。

  总之,本章之旨在:颜回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道德模范典型。


分享:0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    湘ICP备13010630号 - 湘教QS4_201211_0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