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公冶篇
传统文化
我读论语公冶篇
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公冶篇 >详情

我读公冶长第16子产是修身与治国相统一的人格典范

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我读公冶长第十六

  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我读:子产是修身与治国相统一的人格典范

  上章讲到孔文子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获得谥号“文”,而本章谈到的子产则谥为“成”,虽然皆为上谥,毕竟与谥“文”有别。何谓“成”?《逸周书·谥法解》:“安民立政曰成”。子产作为郑国的宰相,亦为春秋时期的名相,其治国理政也确实做到了“安民立政”这一点,其道德文章亦诚如孔子所言“有君子之道四焉”,是值得人们学习效法的榜样,亦为包括孔子在内的历史思想家所推崇,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即谥“成”还不及有道德瑕疵的孔文子,由此足见以一个字去评价一个人一生的谥法并不见得客观公正或恰如其分,对此,朱子《四书集注》引吴氏曰:“今或以一言盖一人、一事盖一时,皆非也。”我想,文本把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置于对孔文子的评价之后,其意在告诫学者在对待历史人物时不要完全为谥法所困。

  本章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所持的视角纯粹属于伦理学的,这与他对管仲的评价有时是伦理学的、有时是历史学的不同,这一点也反映出孔子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力求全面客观,不人云亦云,尤其是他能发现时人所未能发现的历史人物的优缺点。譬如本所谈到的子产,因为他的政绩卓著,影响很大,所以时人对他的褒奖多注重在政治方面,也就是把他看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是孔子则认为,子产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个值得人们学习的道德楷模。因为他“有君子之道四焉”:一是“其行己也恭”。恭,谦逊也,行己,修身之谓,意即子产待人接物时的言行举止十分庄重礼貌,对下属不摆架子,尊重他人的人格;二是“其事上也敬”。敬,谨恪也。事上,事君也,也就是对待上级领导能够做到恭敬而严肃,不像有的人喜欢拍马屁,竭尽谄媚之能事,以讨领导欢心;三是“其养民也惠”。惠,爱利也,也就是情系于民,关心老百姓利益达成,关心经济发展,体现出了一种仁爱精神;四是“其使民也义”。义,宜也,公正也,即在役使老百姓从事各种公共事物方面讲究适当合理,凡事都有章有循,有法可依,尽可能不干扰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以上这四点,既是一个杰出政治家必备的重要官德,也是君子处世的重要伦理原则。

  儒家讲究“修身”(内圣)与“治国”(外王)相统一,孔子认为,子产便是这样的人格典范。相比之下,孔文子虽“治国”有方,外交才能不错,且又能“敏而好学”,但毕竟私德有亏,修养不足,故上章子贡之疑,亦当为学者所重视。我想,这也是文本如此安排的深意所在。


分享:0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    湘ICP备13010630号 - 湘教QS4_201211_0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