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里仁第八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读:要下定决心“闻道”
这一章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
对于“朝闻道”之“道”,如何理解?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一书中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儒家所谓之“道”不是西方哲学意义上的“真理(truth)”,“闻道”不能等同于“认识真理”,而是“体验人生意义、宇宙价值”,因而它不属于认识论而属于本体论的范畴(是书第107页)。正因为“道”作为认知的对象是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而“闻道”的过程也就是成就君子的修身过程,同时也是“道”通过主体去实践、去改造社会的过程。所以,“闻道”之“闻”不是听到或知“道”,而是理解“道”,且因为理解又所以信仰“道”,可见“闻道”过程又是理性与信仰的合一过程。
为什么孔子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因为人的一生其实始终是围绕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这一主题而展开,不同的人生或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不同的生命价值体验,但有的人因深陷世俗功利的缠绕,终其一生也未必能体验到“道”的存在,未必能明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浑浑噩噩过一辈子,糊里糊涂离开人世。所以,夫子是言有着警醒世人尤其是学者的意涵在内,意思是要君子立志于“闻道”,因为“闻道”并非易事,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无决然之志,就会半途而废。但只要“闻道”矣,对于生死难题就会有泰然处之的安宁心态,朝生夕死又何足道哉?故王夫之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乃为君子立志闻道的誓言(《四书训义》卷八)吾以为然。
本章与上章的意义联系何在?我以为,前面两章都是分析“人之过”是如何产生的,强调要改过而自新。但如何改过?孔子认为要从立志闻道做起,“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表明一种改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