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里仁篇
传统文化
我读论语里仁篇
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里仁篇 >详情

我读里仁第11君子应当以修身养德和维护公正价值为关怀

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我读里仁第十一

  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我读:君子应当以修身养德和维护公正价值为关怀

  上章孔子讲君子如何胸怀天下,讲的是君子应有的情怀及格局,因为没有这样的情怀与格局,君子之仁便无法由“爱亲”而走向“爱人”,更无法达到“博爱”之仁。但是,君子如何才能养成这种情怀和格局呢?本章就是谈论这一问题。

  本章讨论这一问题的角度采用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法,分别从“内圣”与“外王”的角度来论述君子养成问题。其中第一组对比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怀”之义,既有关心于此的意思,也有安之于此的意思。孔子认为,君子所关心和安之者在道德,而小人所关心和安之者在“土”。关于“土”之义,一说为土地,一说为乡土。我以为当以前说为是,因为,相对于君子所怀之“德”而言,小人所怀之“土”当是指以土地为代表的财富而言,德与土相对也就是义与利相对,儒家所谓“义利之辨”是也。这组对比主要是讲君子应当以修身养德为关怀。第二组对比是:“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刑”就是古代的刑法,“惠”就是实惠或利益,孔子之所以用这组对比,是因为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暴力性的制度安排存在着被过度运用的倾向,这一点对于维护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公正(义)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孔子认为,作为“治人者”的君子应该以关心刑法运用时的量刑是否适当为自己的社会关怀,谨慎地运用刑法这一工具去处理各种利益纠纷即“慎刑”。与君子关心社会公正价值的维护和实现相比,小人所关心的便是实惠与利益。正是由于小人“怀惠”,所以因利益矛盾所引进的纷争乃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春秋之乱便是如此,礼崩乐坏更是如此。尽管解决利益矛盾需要刑法的介入,但孔子仍然主张要“慎刑”,这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精神。

  因此,本章之旨在于:君子应当以修身养德和维护社会公正价值为关怀,不应如小人那样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


分享:0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    湘ICP备13010630号 - 湘教QS4_201211_0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