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里仁篇
传统文化
我读论语里仁篇
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里仁篇 >详情

我读里仁第14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就怕你不是金子

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我读里仁第十四

  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我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就怕你不是金子

  上章孔子讲以礼治国之所可能在于要懂得礼让精神的价值,但问题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做不到礼让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荀子所讲的“人生而有欲”,每个都想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欲望的满足过程又避免不了与他人产生矛盾冲突,当矛盾冲突发生时如果自己退让了,不仅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也有可能让对方让得寸进尺。正因为此,行为主体要做到礼让,必须要发挥理性对主体欲望的克制作用。而理性如何才能克制主体的欲望呢?关键就在于主体要有对正当性欲望的正确认知。本章之旨即在于此。

  如前所述,孔子并不否定人有富贵之欲的正当性,只是强调满足这种欲望要采取正当的手段或方式,而正当的方式在孔子看来就是礼,而礼的要义又在让。但是,为什么很多有理性的人又不愿意让呢?原因在于他认为他的欲望具有正当性因而应该予以满足。譬如本章所提到“位”即位子或职位,许多知识分子认为自己有德有才,便产生了应该获得相应的职务安排的想法或欲求,但因为职位毕竟是政治领域的稀缺资源,于是又担心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实现,当某一天机会来临的时候,又担心领导不了解自己而让别人抢了先。而如果一个人对于“位”有如此心理的话,他怎么可能在机会面前轻言礼让呢?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孔子指出:“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即不要担心没有职位给你,要担心的是你是否能够胜任其位;“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即不要担心他人不了解你,但求你真正拥有让人认可的才能与本事。总之,孔子的意思是:是金子(君子)总有发光的时候,就怕你不是金子(君子)而自认为是金子(君子)。可见,夫子是言仍然是站在成就君子的角度而言的。

  本章孔子以士如何对待权力的诱惑来说明君子人格的品质特征,这与上章强调礼让精神是相一致的。因为,在孔子看来,如果是君子的话,他既不会争权,也不会恋栈,用舍行藏,进退自如,尽显谦谦君子之风;而那些“患无位”者实际上还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君子,更不用说那些削尖脑袋去投机钻营的人,对此,王夫之曾说:“若区区以名位为忧者,苦心劳形,终日而不得须臾之和平,亦不足道也矣。”(《论语训义》卷八)


分享:0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    湘ICP备13010630号 - 湘教QS4_201211_0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