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为政篇
传统文化
我读论语为政篇
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 我读论语为政篇 >详情

我读为政第18要在官场立足,就须“谨言慎行”

时间:2019年04月09日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我读为政第十八

  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我读:要在官场立足,就须“谨言慎行”

  本章与文本“为政”之间的关联十分明显,不用作更多的解释。因为,子张的问题就是“学干禄”,而“干禄”者就是通过当官而获得俸禄。不过,在此之前,孔子关于“为政”的问题都说得不直接,主要关注点在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构建(王道政治)和为政者政治道德的养成(成就君子)两个方面,如此直截了当地讲如何把官当好,这还是头一次。当然,这又与子张之问相关。

  子张,姓颛孙,字师。关于子张其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透露的信息还不及《论语》多,《论语·先进》中曾这样概括过四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柴也愚,参加鲁,师也辟,由也喭。”其中“师也辟”之“辟”的意思应该同“愚、鲁、喭”一样,都属于对不好性格特征的描述之词,但到底是指“偏激”还是“邪僻”,历来有不同看法,我以为,参照《论语·先进》夫子之“师也过,商也不及”一语来,“辟”之义当指前者(偏激)而言。而子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特征,与他出身微贱且还犯过罪行有关,因为,这样出身的人要立足于社会并出人头地,必定要经受比其他人更多的不公平的社会待遇,事实上,哪怕是子张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创立了“子张之儒”并成为儒家八派之首,也曾遭到曾子、颜路等人的讥讽与排挤。不过,从另一角度看,子张的一生应可视为儒生励志故事的经典。

  明了子张的成长经历及其性格特征,我们对于子张如此直截了当地问“干禄”就不会感到突兀了,而从孔子的回答来看,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有一种同情地理解。之所以这样讲,一则是因为孔子年轻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特别是在他十七岁的时候,也就是鲁昭公七年,季武子举行招待士的宴会时,孔子在同伴的邀请下一同前往,想借此机会步入上层社会,结果碰到季氏家臣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史记·孔子世家》)阳虎根本就不承认孔子“士”的身份。这种被人拒之门外的感觉对一个力图上进的年轻人来讲,那是多么大的精神打击与刺激,以至后来阳虎主动去请孔子出来做官时,孔子还故意避而不见(《论语·阳货》)。所以,以孔子对世道的了解,子张这种为“谋食”而当官的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二则是“学而优则仕”,这是任何社会读书人的通常想法,孔子及儒家的理想中也包含有“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层面,也就是说儒家的入世精神并不反对人们有当官的想法,只是在孔子看来,想当官是正当的,问题是为何当官与如何当官?很显然,子张之问是为“谋食”当官,这似乎与儒家“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人生定位不相恰,但考虑孔子承认“富贵之欲”的正当性存在于实现方式或手段的正当性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上,那么,子张“干禄”之问就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关于如何才算“取之有道”的提问。而事实上,从子张曾有过的犯罪经历来判断,子张此问不可能有一种从孔子得到什么官场秘籍之类的非“道”想法的,而孔子所答恰恰是为子张开出了一份对症下药的“为政”处方。这个处方着眼于子张的偏激之病,故所下的“药”都是有针对性的,如性格偏激的人喜欢发表意见且言词往往过激,容易讲过头话,所以要多听、少说、说有把握的话,这样才会少犯错误;又,偏激的人做事容易冒冒失失,所以行动之前要多看、做有把握的事,这样才可避免做后悔的事。总的一句话,要在官场立足,就得“谨言慎行”。

  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关于“谨言慎行”的为官之道在后来法家政治文化的侵蚀下渐渐滑落为一种明哲保身的为官之术(权术),李泽厚先生曾借用“文革”时期某高官的话来形容这种权术的特点,就是“晚说,少说,敢说”(《论语今读》第67页)。是故子张的“干禄”之问之所以为曾子等人睢不起,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将“谨言慎行”的为政方式置于对崇高之“道”的追求过程之中。


分享:0
版权所有@湖南工业大学    湘ICP备13010630号 - 湘教QS4_201211_0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