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雍也第十五
原文: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我读:谦虚是美德,孟之反的谦虚却是艺术
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鲁哀公十一年,齐军进犯鲁国,孟之反作为鲁军统帅之一亲自参加了这次战斗,结果是打了败仗。部队撤退时,孟之反指挥士兵先撤,自己殿后掩护,快要进城门时,他一面策马进城,一面对自己的士兵说:不是我敢于殿后,而是我骑的马跑不快。
我们知道,带兵打仗最讲究的是身先士卒,进攻时固然要身先士卒,撤退时也要身先士卒,但这个身先士卒不是要撤退时跑得比士卒还快,相反是要跑得比士卒还慢,要敢于殿后来掩护士卒撤退。但是,在战场上,败军之将是不敢言勇的,哪怕像孟之反这样的勇敢之举,也不值得赞扬,尤其不值得自我夸耀。所以,“孟子反不伐”,这只是对一个败军之将真实心理状态的写照而已,它与南怀瑾先生认为的反映出“春秋时代人事纷争之乱的可怕”没有关系(《论语别裁》)。当然,从伦理学的角度讲,不以成败论英雄,败军之将的行为选择还是有两方面的道德价值可期:一是孟之反身先士卒的勇敢精神还是值得赞扬的,毕竟在战场上将军的生命价值要比士兵重要得多,如果孟之反选择先行撤退也并不违反军事伦理,但他没有这样做,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士兵生命价值的关爱之情;二是孟之反为士兵的成功撤退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不居功自伐,相反当受到表扬时他却表现得十分谦虚,把自己的勇敢行为归诸于客观的情势所然——马跑得太慢,这无疑可以缓解一些“胆小鬼”在事后将面临的道德尴尬,有助于团队的紧密合作,这也充分体现孟之反的“领导艺术”,或者说谦虚是美德,而孟之反的谦虚是艺术。
从上下文联系的角度看,上章是讲领导干部用人要用那些不爱走后门、不爱拉关系的人,而本章则是讲用人要用那些宽厚谦虚、善于团结合作的人。